结婚28年,做婚恋咨询师15年,我发现婚姻幸福关键在于这1点

结婚28年,做婚恋咨询师15年,我发现婚姻幸福关键在于这1点

阅读数:833   时间:2022-05-09 04:13:16

村上春树说过:“哪有人喜欢孤独,不过是不喜欢失望而已。”

现实中,我们会经历许多关系的失望。

我在咨询生涯中,也经常遇到因为关系而痛苦的来访者——

“为什么我总是在倾听,却没人倾听我?”

“为什么我的伴侣,做不到像父母那样爱我?”

“为什么他那么渣,我却无法分手?”

事实上,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会经历这些内心的斗争。

亲密关系难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?

当我们谈论关系时,我们在谈论——存在。

为什么这么说?

因为我在心理咨询中见过很多来访者,他们常常会把自己在关系中受挫的原因总结为:

我是不是对老公期待太高了?

我是不是太依赖他了?

但你仔细一看,她所说的“期待”和“依赖”无非是:期待老公做家务、期待老公早点下班回家。

而这些,不过是关系里的正常需求而已啊。

为什么人们,尤其是女性,在关系受挫时,喜欢归因成自己的问题:

因此我期待高、依赖强,才导致此刻的困境,且无力改变现状。

奇怪吗?也不奇怪。

让我们来看看马斯洛的基本主张之一:人存在的基本动机,要么指向“匮乏”,要么指向“成长”。

以成长为动机的个体,相对于外界的认可与追捧,面子或名利,他们能自我关怀,实现生活价值,因此在关系中依赖性也比较低。

以匮乏为动机的个体,更容易感到焦虑与不安,活在他人眼中,因此在关系中依赖程度高,往往也难逃离有毒的亲密关系。

而匮乏往往是我们生命早期中,某些基本心理需要未被满足所导致的,比如归属感、认同感、爱或尊重等。

匮乏的人,为了寻求安全感,总压抑自己的需求,迎合他人的期望,以此来对抗孤独,填补内心。

因此,只要对方表示有意见,都觉得是自己的错,哪怕原本那只是正常的需求。

所以啊,关系的问题,其实是匮乏的问题。

解决关系难题,要回到“匮乏”,也就是回到“我”身上。

首先“我”得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,价值在哪里;

其次要思考对方符合“我”的需求吗?如果不符合,要如何行动?

美好关系的本质是需求得到满足

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,但是一段真正的、关爱的关系,必然会满足以下这些基本的需求:

a.归属的需求。

比如,我能感到爱与被爱吗?我在这段关系中有安全感吗?

b.尊重的需求。

比如,我能够被理解到吗?我能够得到肯定吗、得到认同吗?我能够被信任吗?

c.自我实现的需求。

比如,关系当中我能够做真实的自己吗?我是有价值感的吗?

举一个我自己的故事。

曾经,我问过爱人:“你希望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一个妻子?”

他回:“你做你自己就好,成为什么都好。”

这是我听到的最感动的话。

我的伴侣,允许我成为任何想要的样子——这也是这段关系中,点亮我的心灯。

所以,如果你在关系中有所困扰,不妨先回答以下的问题:

你为什么爱TA?TA满足了你哪些需求?

你愿意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吗?你有能力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吗?

当你心里有了答案后,关系全景会开始浮现,不同道路可供你选择。

第一条路,接纳不能改变的,改变可以改变的。

首先,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重来。受过的伤,也会有疤在。

然后,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可以改变的部分。

找一个无人干扰的夜晚,仔细思考——

“在这段关系当中,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的?”

“我希望在这段关系当中,展现出什么样的个人特质?”

“在这段关系当中,假如一个理想的自我,那个内在渴望成为的那个自自己出现的话,我会怎么对待他呢?”

“我希望与关系中的TA,进行哪些可持续的活动?”

“我希望跟TA,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?”

发现了吗——每一个问题的主语,都指向你自己。

因为在任何一段关系当中,我们唯一能够掌控的,只有自己的行为。

你无法控制别人的情绪、想法和行为模式。但我们能做到的是,影响。

而影响别人最好的方式,有且只有自己先行动起来——当这些行动和你的内在渴望一致时,影响力会如野火蔓延,势不可挡。

就从今天起吧,主动向对方表达你的合理需求,也要学会拒绝对方的不合理需求。

第二条路,离开这段关系。

记住,你永远有一个选择,那就是离开。

当遭遇家暴,对个人的身体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时,请果断离开,且寻求法律与社会帮助。

若非以上情况,那么在用尽了一切能够的努力后,关系依旧破碎得无法修补的话,离开会是你的备选,你的权利。

要知道,没有一段关系会是浪费青春、耗费生命。

带着那些阵痛与成长,与在撞击中浮现的自我面貌,勇敢踏上下一段旅程吧。

改变或离开都很难怎么办?

当然,对许多人而言,改变与离开,都是一件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的事。

尤其是离开。

奥托·韦尔在心理治疗的长期经验中发现,家庭越是有问题,子女就越难离家。他们没有做好分离的准备,用黏住家庭当作对抗孤独焦虑的手段。

因为生命存在的早期遭受过匮乏,所以,我们往往知道自己深陷有毒的关系,却无法从中出走。

我们看似拥有改变或离开的自由,但实际上做出选择也是需要力量的。

如果一个人无法做到,不妨借助心理咨询的资源。

对咨询师而言,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,就是帮助来访者获得能够自由选择的力量。

心理咨询师的同理心、共情力与专业能力,能够为来访者构建一段被包容、接纳和理解的关系,修复内心的匮乏,建立内心的安全感。

内心逐渐稳定后,来访者能够进一步在与外界、自我的关系中感到安全,从而有能量去做出选择。

其次,为了找到符合内心意愿的选择,我们会帮助来访者建立自我觉察的能力。

通常,来访者会感觉当下困难重重,心力交瘁,以至于堕入情绪黑洞,过多地关注反复入侵大脑的痛苦记忆。

在咨询室里,我经常帮助来访者启动身体的所有感官: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触觉、嗅觉,让TA有意识地自我觉察。

自我觉察可以让我们跳出情绪,而不是受情绪控制,从而发现自己真正想要选择的是什么。

这时你会意识到,在关系中,不管留下还是离开,影响他人抑或改变自己,最终,都要落回一件事——内在的独立与力量。

它可以来自外界的评价,比如社会地位、金钱满足。

但我更希望你力量感的源泉,是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,自己给自己安全感,照顾自己,关怀自己。

正如你出了门,得知道你自己朝哪走。

你只有意识到这辈子到底要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真正在乎什么。到老了,才会觉得这辈子没白活,我成为了那个真正的自己。

未来,是你自己要决定的。咨询师没有办法替你决定走哪一条路,但可以拨开关系的迷雾,让你变得内心澄明,清楚自己的意愿,并且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。

最后,送给你们《当尼采哭泣》中,我很喜欢的一句话:

“只有当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鹰——不需要任何观众——才可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;只有在那个时候,一个人才能够去关心另一个存在的增长。”

是啊,健康美好的关系,只可能发生在两个内心独立的人之间。

去完成这份独立吧,我们才能不再依附于任何人,不再患得患失,而是彼此欣赏、彼此滋养。

*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学习交流之用。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