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ABC理论教你管理好情绪,将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

情绪ABC理论教你管理好情绪,将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

阅读数:1271   时间:2022-07-15 01:39:11

生活中我们会发现,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,会带给人以不一样的心情,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用“情绪ABC理论”来解释。“情绪ABC理论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,它有三个要素,分别是:激发事件(Activating event)、认知和评价(Belief)、行为和结果(Consequence)。具体来讲,是说一个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结果(C),并非由某一种激发事件(A)所直接引发,而是由承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(B)引起的。在这里,这种错误的认知和评价也称为错误信念或非理性信念。

 

人们通常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,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。然而,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,对不同的人,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。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,结果两个人都没过,一个人无所谓,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就是因为激发事件A与情绪、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、解释的B在起作用。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,考不过也没关系,下次可以再来;另一个可能觉得这是背水一战,绝不能失败。于是不同的B带来了大相径庭的C。

心理学家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:

1.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、合理的,也可以是无理性的、不合理的。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、去行动时,他们就会很愉快、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动有成效。

2. 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,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、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。

3. 人同时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,倾向于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。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。

4.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,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,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,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。

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

1、绝对化的要求。即要求事情必须按自己的意愿发生。例如,“我必须成功”、“别人必须对我好”等等。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,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,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如果一个人持有这样的信念,当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绝对化的要求相悖时,就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。

2、过分概括的评价。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,它具体体现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。一方面对自己不合理评价,如一遇到挫折便认为自己“没用”、是“失败者”、是“笨蛋”;另一方面是对别人不合理的评价,即别人稍有过失就认为其人一无是处,从而导致一味责备他人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的情绪。

3、灾难化的思考。认为某件事情发生了,必定会非常可怕,糟糕透顶,非常不幸,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了,以至陷入恐慌、悲观、绝望、焦虑的情绪里。例如,“我没考上大学,一切都完了”,“我没当上科长,不会有前途了。”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,因为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说是100%糟糕。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“糟糕”观念,那他就会一直陷入不良情绪中,然后一蹶不振。

“情绪ABC理论”告诉我们,在我们情绪困扰的背后,隐藏着我们对待人和世界的观念,正是我们自己非理性的、极端的观念使我们处于不快之中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当我们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,要想避免情绪失调,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,看是否存在一些“绝对化的”、“过分概括化的”和“糟糕至极的”非理性信念,如有,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信念取而代它。

*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学习交流之用。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