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商高的孩子,都有个好父亲

情商高的孩子,都有个好父亲

阅读数:884   时间:2022-05-20 05:07:42

最近回看了一下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《隐秘的角落》。

朱朝阳是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。父亲虽然也在口头上表达对孩子学习、社交和生活的关心,同时在提供一些物质补偿,可是谁都可以看得出来,这个父亲当得有点不在状态,心不在焉,有点掉链子。

由于副驾驶座前面垂着父亲新家庭的合照,朱朝阳不想再坐驾驶座前排,父亲神经很大条地察觉不到原因;

父亲带着他逛商场,继母带着妹妹来商场抢夺父亲,妹妹将父亲拉走去买裙子,继母与他单独待着的时候,再夹枪带棒地对他的衣着冷嘲热讽一番,朝阳识趣懂事地离开,避免让自己成为他们一家人晚饭餐桌上的不速之客。

对于一个孩子在情感上受到的冷落和不公正对待,对于孩子所受的委屈和他内心可能会涌起的负面感受,进而可能会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,这位父亲也很麻木,有意无意地看不见。对于朝阳优异的成绩,父亲也当作炫耀的资本,很少真心赞赏和夸奖。

如果排除父亲对女儿更偏爱这层因素,可以想见,父亲与女儿朱晶晶的互动也一定是这个模式。虽然他们生活在一起,距离更近,能提供更优越的物质条件,但鉴于这个父亲的特质,他同样会“身体在场、情感缺席”。

因为成为一个共情温暖、洞察力强的父亲,成为一个情感在场的父亲,并不是一种主观选择,而是一种能力。

而这种情感的在场,才是孩子一生的心理氧气,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成长资源,一生的加油站。

成年后,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挫折,这架生命的飞机都可以开回童年的跑道,回去加油。

遗憾的是,情感缺席的父亲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,他们没办法真正看见一个孩子的存在,在情感上同调地回应和共情孩子。

有一些父亲更甚,他们干脆玩失踪,不管不顾不参与孩子的生活、学习和成长,漠视孩子的需要。

没有回应能力的父亲

最早的记忆:他的缺席。

在我生命的最初几年,他会一清早就出门上班,在我醒来之前;而他当回家时,我早就睡了。

我是我母亲的孩子,我生活在她的轨道里。我是个小月亮,环绕着她那巨大的地球,我是她重力星球里的一颗尘埃,我控制着潮汐、天气、情感的力量。似乎从最初开始,我就在寻找父亲,疯狂地寻找与他相似的任何人。

你无法相信他会了解你的需要,预见到你可能会有的感觉。

——保罗.奥斯特《孤独及其创造的》

这本书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情感回应能力的父亲。

很大程度上,主导我们生活的,并不是理性,而是无意识。

一个人会无意识地重复过去的生活处境,可以说,这是一种代际传承的创伤重复。

一个不在场的父亲,在自己做孩子的时候,他的父亲也可能不在场的。一个人的情感需要,只有被好好看见和回应到之后,他才有这样的能力去这样对待别人。

而不在场的父亲,是在通过与自己孩子的疏离重复与自己父母的分离。

一个人会重复地回到创伤情景里,因为这是他没有解决的情结。这样,也就会造就一个没有得到情感回应的孩子,将来这个孩子成家后,也会成为一个没有情感回应能力的父亲,去这样对待他的孩子。

不在场的父亲,还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没有成熟到可以胜任父亲的角色。他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。

成为父亲,是一种重大的身份转变,同时也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情,而有的人本质上自己还是一个孩子,所以在他的孩子出生后,他们总是需要躲一躲,有意无意玩失踪,以避免与孩子产生无法承受的亲密关系浓度。

从这个程度上说,父亲的不在场是一种回避,就像很多母亲在生孩子之后会有产后抑郁的症状,从心理动力学的意义上来说,这也是因为无法面对身份转变和孩子养育的过程,所以退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里。

如果自身处于一种匮乏状态,在面对父亲角色的时候,他就会成为一个逃跑的、不在场的父亲。

父亲的功能

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,父亲由于没有办法去承载父亲的功能、而成为了一个逃跑的父亲,这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。

一个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

至少需要发挥三个层面的重要功能:

1.提供安全感、保护感、满足物质需要;

2.对孩子进行现实介入;

3.促进孩子形成分化。

哺育孩子需要消耗妈妈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体力,与孩子的亲密性和情感浓度当然也更高一些。而在这种高度融合的状态下,父亲是需要通过现实介入来加强孩子的现实感的人。

俗话说:养不教,父之过,实际上就是在教化层面来界定父亲的角色,即帮忙孩子加强与现实的连接、遵从现实的规范,适应现实的生存环境。

这种现实的介入,可以使妈妈跟孩子的融合状态被分化。

妈妈跟孩子是全心全意在一起的,但是,母亲同时还是一个女人,需要有一个男人把她当成一个女人来对待,比如说和她谈情说爱,带她去看电影。

这样,孩子和母亲之间就有了一个间隙,而这个间隙是非常地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。

简单地讲,爸爸就是需要在妈妈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中间插上一脚,而这插一脚的强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当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,在最初的婴儿时期,他还处在一种原能感当中,他以为他一哭,就会立刻得到吃的,一闹,所有的需要都会得到满足,他就是整个世界,无所不能。

这个时期,被称之为一元关系时期。

而当他渐渐有意识,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一个全心照顾他的母亲,他所有的需要都是通过母亲得到满足的,他通过与母亲建立高浓度的依恋关系才能生存下去,这时候是二元关系时期。

而最终,他会发现,这个母亲并不属于他一个人,有个男人在中间插了一脚,而这个男人是他的父亲。这个时期是三元关系时期。

我和爸爸会一起爱你,我们不因属于彼此而将你抛弃、排斥你——孩子只有发展到三元关系,他才能够开始认识世界的多元和复杂。这是他对世界和人性形成深刻洞察力、体察和了解他人、为人有弹性、处事有章法的基础。

这样的人,会显得情商很高,能够更好地融入他人和社会,也会有更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和更好的社会功能,在重大问题上,他们会懂得审时度势,进退有度,有运筹帷幄的能力。

相反,因为父亲的缺席而没有进入到三元关系阶段的孩子,长大后,身上很容易带着一种终身褪不去的稚气。他们会显得很单纯,做事单刀直入,看问题非黑即白,更容易破坏关系,搞砸事情。

一个发展到三元期的成年人,当然知道遇到冲突可以有多元、转圜的处理方式。而这一切,可能都取决于自己有个成熟的父亲。

*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学习交流之用。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